找到相关内容130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菩提道次第识小

    身心中生起,一念即可往生净土,岂是那些整日茫然,仅是口头念佛者所能比拟?因此不论是修学任何宗派,凡为出离心所摄持的,就是解脱轮回的因,凡为菩提心所摄持的,就是成就佛果的因;凡为性空正见所摄持的,就是轮回...您选哪一种?”京俄瓦回答说:“阿奢黎,不要说‘道次第’在身心中生起,就算是只知道一点点‘道次第’,我也宁可选这种。因为我以前曾无数次地善巧五明,能经劫入三摩地,具足五种神通,获得八大悉地,但却不能超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5252450.html
  • 从“本觉”“始觉”“无始无明”诸名相之安立看《起信论》之主旨

    佛对此问题作了如下回答: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静,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这里指出,此种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众生始终处于轮回的存在状态中,起心动念无不是轮回。在轮回中揣测超越轮回的究竟佛境...

    江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92166732.html
  • 弥勒信仰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意义

    琼楼玉宇,金碧辉煌,仙乐奏鸣,天女如云,宫娥曼舞,是令人艳羡不已的诸神俱乐部。而弥勒所住的兜率天宫的内院即弥勒净土却又庄严清净,无诸欲乐。进入弥勒净土不仅可以超越轮回,还可以常听弥勒讲经说法,将来随同...

    何劲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02666809.html
  • 我的判教观

    学佛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现世福报,还是解脱轮回,或是成就菩提?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所作努力才能行之有效,才能与目标直接挂钩。  发心也包含修行过程中的用心问题。凡夫有种种心念,不同心念将发展出不同的人生结果。当我们确定人生目标后,头等大事,就是发展与之相应的心行。如果选择贪嗔痴的相续,结果必然是发展轮回、成就轮回。如果我们希望超越轮回,就应选择与解脱或无上菩提相应的心理,那就是出离心和菩提心,这...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2770527.html
  • 人间的佛教提倡“人间佛教”的逻辑及其意义

    佛教的人间性特点。   但是,无论如何,佛教的终极指向是出世的,是以超越轮回为终极解脱目标的。虽然今天还是很难准确清楚地了解释迦牟尼时代相关脱苦的超越理论,但有关经典还是透露出大致的线索,即,除了...上应是个通过修行来消除业障而超越三界以摆脱轮回的理路。因而,佛教标示的最终解脱境界是超越人间的。由此也完全可以说,佛教根本的指向是超验的、超人间的、出世的。   所以,世间和出世间,是佛教义理构架中...

    周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1670902.html
  • 从《晚晴集》看弘一大师的生死观

    大圣,其孰与而觉之欤?”弘一法师借仁潮禅师语录指出生命的脆弱性。众生的存在如蚊虫一般微不足道,轮回不已受苦无穷,众生以虚幻为实在,而不知觉悟生命的实相,不知生命还存在超越性。摘抄出这一法语,弘一法师还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弹指归安养,阎浮不可留。”  最后,弘一法师将净土修行也落实于生物学死亡。死亡在佛教有着非一般意义上的含义,从未来去向上划分,佛教的死亡分为轮回之死和超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073501.html
  • 天台学的罪与忏悔观

    、瞋恚、懈怠、散乱、愚痴) 为恶,反之,以  六波罗蜜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为善的  ,但凡夫实践修行波罗蜜,而能生天界,可是天福享尽时还  是堕落,故虽修六波罗蜜,也没法超越轮回生死苦,故还是  属于恶的。  小乘的声闻、缘觉,依修行而能超越生死苦,得涅盘乐  ,固然称为善,但小乘只能利润自身,不能及于他人,故其  所修的善,还是不能称为真善。又称为小乘的菩萨,即具有  慈悲...

    坂本幸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0773978.html
  • 生死互渗

    王邦雄,《老庄的生死智慈——不为死亡留下余地》,海峡两岸中国江河之源与中华民族发展学术研讨会,一九九七年七月,5-8页)中国佛教思想则主张“轮回转世”、“因果业报”之说,其以为人生在世,受“生、老、病、死”之苦,乃至于生命无常之影响,故其指示出“涅槃”之境,以为人们必须自净其心,转识成智,才能了脱生死,超越轮回。西方基督宗教则强调人类生命一切来自于天父(上帝)创造,人类祖先亚当与夏娃受到蛇的诱惑,...

    达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53380617.html
  • 修心合格的证量

    冷漠无视……像这样越修越懒惰,越修越消极,这不是给自己懈怠找借口吗?哪里是死无常修到证量了。   我们修出离心合格的证量是什么?就是对来世也不抱有任何幻想,放弃对轮回盛事的羡慕,而追求超越轮回的涅槃...的证量。   修量即遣执   总的来说,修心达到合格证量,是以遣除执著作为衡量标准。正如修心教言里说;“执著现世非行者,执著轮回非出离,执著自利非菩萨,执著实有非正见。”死无常心纯熟的标准,是对...

    洛桑成列·确吉坚赞仁波切开示

    |菩提心|证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2/13543994537.html
  • 《道次第》修学意义

    所说的方便。   佛法虽然典籍众多,但核心无非是解脱的经验。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就是为了使众生超越轮回,解脱自在。   其后,历代古圣先贤遵循佛陀指引的道路,修行...无始以来,我们始终在轮回中流转,经历了无数的悲欢,无数的苦乐,无数的生死。虽然一直在寻求离苦得乐之道,但因为不曾皈依三宝,没有佛法作为指导,始终无法从中出离。即使在那些已经信佛、学佛的信众中,也往往由于...

    济群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275994939.html